发表时间:2025-07-28
所属分类:新闻公告
近日,由江苏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江南大学基地、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心、太湖企业家书院联合举办的“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与江南民营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无锡市政协党组成员高圣华出席会议并讲话,江南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朱飞主持会议,我院院长于小红受邀参加本次会议。
朱飞部长作开场致辞,欢迎大家齐聚江南大学,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更好为江南民营经济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并指出,江南地区一直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热点,民营企业在此展现了强大的活力和韧性,相信通过此次研讨会的思想碰撞,能为江南民营经济未来发展找到新的思路和方向,让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在江南大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推动江南民营经济登上新的高峰。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杨德才教授,以《制度创新与弘扬企业家精神》为题,简要阐述了“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是需要制度条件的”等研究成果;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心主任张志丹教授作《弘扬和培育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专题报告,指出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具有系统性、引领性和时代性等基本特点,以及如何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基本路径。
开展圆桌论坛阶段,市领导高圣华就企业家精神承载的主体和客体问题、关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企业家精神培育和竞合文化等三个方面发表意见,并联系当前实际,探讨企业创新的文化土壤、企业家道德建设和家风建设等热点话题,表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需要进一步提升对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认知,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随后,省工商联副主席、宜安控股公司董事长蒋东良,北京大学无锡校友会会长、无锡创客空间创始人顾建伟、无锡鹏德汽车配件公司董事长谈伟光、无锡日联科技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伟、太湖湾思享汇产业发展首席专家刘志波等先后分享创业经验、公司发展情况、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家精神传承等;太湖企业家书院院长于小红介绍了书院相关工作,并表示,此次研讨会汇聚了学界的深度思考与企业的实践经验,为书院未来的课程体系建设、企业家培育路径提供了重要启示。未来,书院将继续以 “政商学融合” 为抓手,通过专题研修、标杆参访、跨界对话等形式,让企业家精神在理论滋养与实践打磨中不断升华,为江南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 “书院力量”。
首先看什么是企业家?
企业家一词源自法语,16 世纪起用于描述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从学术定义看,由法国经济哲学家让 - 巴蒂斯特・萨伊于 19 世纪初明确:指创立新企业、承担大部分风险并享有大部分回报的个人。更深层来看,正如熊彼特所指出,真正的企业家并非单纯的发明家或资本家,而是能以全新方式重组资源的人 —— 他们打破旧有结构、建立新秩序,通过创造性整合推动变化。本质上,企业家不只是资源的调度者,更是生产力本身,是让资本、土地、劳动等资源流动、组合、升级的关键变量,是 “造出风的那股力”。
什么是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并非 “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 “能否重组资源”。其本质是熊彼特提出的 “创造性破坏”—— 打破旧有规则与结构,用新方式整合已有资源,建立新秩序。
这种精神体现在:不局限于技术发明,而专注于捕捉结构机会、重构资源逻辑。比如马斯克用互联网思维重组航天系统,字节跳动捕捉移动互联网信息分发机会,他们都不是在创造新技术,而是通过重组资源、重构规则,推动行业逻辑变革。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更是将碎片资源转化为系统生产力的能力,是在混沌中识别机会、在缺乏共识时带头行动的冒险与创新力。
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为何正当其时?
当下重提企业家精神,源于时代环境的深刻变化:
1、计划经济时代更需要“听话的螺丝钉”,但如今全球经济处于不确定的关键路口,地缘冲突、技术革新等让线性逻辑失灵,“按部就班” 的思维已难以应对复杂挑战,市场更需要能 “造出新机器” 的人。
2、资源过剩的当下,组织力成为稀缺品。太多手握资本、技术的大公司倒在周期里,而资源有限的创业者却能突围,关键就在于 “重组资源的能力”。
3、企业家精神能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秩序:它不是单纯的赚钱冲动,而是在混沌中识别机会、敢于下注、带头行动的能力,是推动新增长逻辑、新资源组织方式、新变量产生的核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