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5-07-23
所属分类:新闻公告
当课堂跳出围墙,当教材变成一座城
—— 太湖企业家书院「走・读 新质生产力」创新课堂,
正以最鲜活的方式,
带企业家触摸时代生长的脉搏。
城市即课堂,产业即教材。
我们深入新质生产力的原生土壤;
用脚步丈量产业肌理,用思考洞见创新本质。
走:触摸企业从0到1的破土脉动,感受城市产业的跃迁轨迹。
读:拆解企业从1到N的演化逻辑,破译创新生态的共生密码。
新质生产力要如何 走·读 ?
城市产业从传统到新兴的跃迁轨迹;
企业从萌芽到壮大的成长逻辑。
“走”:跳出企业围墙,丈量城市产业肌理
触摸0到1的破土之力:传统产业如何迭代升级?未来赛道如何从概念走向产业化?
追踪1到N的成长路径:企业如何借政策突破技术瓶颈?凭资源聚合打开市场?靠生态协同实现规模化?那些关键的“发展节点”与“生态红利”,就在脚下的每一寸土壤里。
“读”:穿透迷雾,解码创新生态养分
破译土壤养分:资本如何精准浇灌潜力赛道?人才如何高效汇聚?数据如何顺畅流转为生产力?
解码共生密码:为何企业在此能快速突破技术转化瓶颈?如何借城市能级实现从区域到全球的跨越?适配生态的成长逻辑、超越单一优势的系统能力,正是深读的核心。
那么,“走・读” 要捕捉的 “新”,究竟是什么?
它既是城市产业的迭代方向:新技术撕开创新缺口,新产业撑起发展骨架,新领域开辟增长蓝海;更是企业崛起的破局路径:企业如何借新技术打开新赛道,凭新模式实现轻资产扩张,靠新业态重构用户需求,最终在新动能的驱动下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新质生产力去 北京 学什么?
在全球创新版图重构以及我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中国首都和全球城市,北京全力推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积极培育形成“两个国际引领支柱产业、四个特色优势的‘北京市智造’产业、四个创新链接的‘北京市服务’产业以及一批未来前沿产业”,构建“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打造高精尖产业2.0升级版。
解码北京“新质”优势六力模型
全球顶尖创新策源:学 “从实验室到市场”
汇聚全国50%两院院士、40万科研人员,研发投入强度6%(全国10倍),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8950亿元,日均诞生超300家科技企业,脑机接口、商业航天等技术全球。
硬核产业集群领跑:学 “从单个到生态领跑”
智能网联汽车产值4430亿元,医药健康规模破万亿,集成电路产量258亿块,商业航天企业占全国70%,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布局超前。
金融总资产220万亿元(占全国50%),自贸试验区落地70项全国突破政策,2024年外资研发投入占比51.7%,数据跨境流动效率提升40%。
5G基站密度全国,智能算力占全国30%,数字经济占GDP26.6%,AI+城市治理等场景广泛落地,2025年核心产业占比将超30%。
中关村科学城企业营收4.9万亿元,亦庄工业投资增长33.8%,城市副中心法人单位五年增80%,形成 “中心城区创新+新城转化” 格局。
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22%,氢能、新型储能投资增30%,首钢园 “零碳园区”、大兴氢能示范区成标杆。
2025年,与其在会议室空谈新质生产力,
不如躬身入局,
到中国创新的最前沿——北京,寻找答案。
太湖企业家书院「走・读 新质生产力」北京站,
邀您亲临:
解码一座城的产业基因,
点燃您企业的“新质”增长极!